2025年8月25日下午,应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许博为教授课题组邀请,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雨到访,并以 “北京同步辐射GIWAXS实验方法进展及应用”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2024年4月-2025年8月期间,北京同步辐射站对X射线测试的相关设备进行了重要升级,不仅增添多种新型的表征手段,还极大地提升了设备的测试效率。陈雨工程师详细地介绍了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升级后,发展出的原位蒸汽处理、原位热退火、原位旋涂、原位刮涂等新的测试平台。经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目前单个掠入射广/小角散射(GIWAXS/GISAXS)样品的测试时间已缩短至一分钟,并可实现远程线上测试操作。未来依托1W1A漫散射光束线站可对溶液成膜的结晶行为、成膜过程、结晶及相分离尺寸和薄膜结构等进行深入研究。
2025年8月29日下午,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许博为教授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艳明教授到访,并作题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压损失研究”的学术报告。目前实验室报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最高效率远低于肖克利-奎塞尔理论所定义的极限效率。因此,最大化降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压损失,尤其是非辐射复合电压损失,是进一步提升电池器件效率的关键。孙艳明教授细致讲解了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损失的各种途径和产生机制,并且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团队最近在高发光有机光伏材料设计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在近期的工作中,孙艳明教授团队利用高发光添加剂来提高材料的发光性能,抑制器件中的非辐射复合电压损失,最终实现高电压和高效率有机光伏器件的制备。
报告结束后,孙艳明教授就报告内容与参会师生展开了深入讨论,解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使与会师生对于有机太阳能电池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
报告人简介:
陈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散射、成像等实验方法的研究。近期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基于同步辐射的掠入射广角/小角衍散射实验方法。现已发展了针对常规样品进行GIWAXS表征的批量、快速测试系统;正在建设结合高低温、气氛保护环境的多种溶液成膜过程的原位测试表征平台。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数十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十几篇,包括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Sci. China Mater.等。
孙艳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学院。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9月全职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长期从事有机光伏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纤维网络调控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相分离的新策略。这一策略目前被普遍应用于高效率有机光伏器件的制备中。在 Nat. Energy, Nat. Mater., Nat.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论文被 Nature, Science 等杂志他引 20000 余次,多篇论文引用超过1000 次。2013 年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2018 年度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2024年连续6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1-2024年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