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下午,应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顾星桂教授课题组邀请, 南方科技大学何凤教授到访,并以 “氯介导有机光伏材料”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多位教师及几十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报告。
本次报告中何凤授基于精确调控分子弱相互作用进而优化材料结构形貌和性能的基本研究理念,分别通过端基氯原子的Cl…S、Cl…π等分子间相互作用调控有机光电子材料分子的排列聚集方式,构筑了系列具有特定传输结构的受体体系。特别是在具有特定氯介导相互作用的非富勒烯受体中发现了三维网络结构,这种聚集态结构为分子间电子跳跃传输提供更多的结点和通道,从而增大激子扩散距离以及有效提高电子迁移率,是提升有机受体材料性能的决定性聚集态结构。何凤教授还系统讲解了氯取代位置、数量、异构性等对三维网络结构形成的影响,给出了实现三维网络结构的分子设计方法。实验测定氯介导相互作用的有机受体中三维网络聚集态的激子扩散距离可超越40 nm,为发展准平面异质结(Q-PHJ)器件提供了合适的材料体系,相比本体异质结(BHJ)器件,准平面异质结具有热力学更稳定的给受体双层相区结构,实现了高效率下器件稳定性的大幅提高。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围绕何教授报告内容展开讨论,针对大家的问题,何教授一一解答并展开了友好的交流互动。本次学术报告使得师生对相关问题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激发了学术热情,拓展了科研视野。最后,本次学术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何凤教授简介:
何凤,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课题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于2002年和200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并获学士和博士学位,师从马於光院士;其后先后加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itchell A. Winnik教授、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Ian Manners教授和美国芝加哥大学Luping Yu教授研究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起,作为高级研究员先后加入美国Nano-C, Inc.公司和美国Polyera Corp.公司进行研发工作。2014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有机功能材料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调控开展研究,并在有机光伏材料和聚合物二维三维自组装微纳材料等方向拓展其应用,至今在Joule、J. Am. Chem. Soc.、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it.以及CCS Chem.等国际顶尖专业杂志上已发表论文超过180篇,并授权多项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曾入选国家特聘专家(青年)项目,2019年获得中国化学会氯元素代言青年科学家。担任《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Next Energy》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期刊编委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青年执行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