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际重点实验室孙晓明教授课题组邀请,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汪大洋教授于9月22日上午到访我校并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How hydrophilic can a hydrophilic surface be?”的学术报告。
本次报告汪大洋教授围绕表面亲疏水性这一主题进行。首先汪教授从基本的物理化学-接触角讲起,介绍了在传统实验中,由于环境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接触角的测量有很大的不可重复性,进而他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一些工作。汪教授重点讲解了他们最近在带电表面的宏观浸润行为和表面化学性质的研究工作。他们首先挑选了两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阴阳离子高分子材料,利用简单的浸泡获得了两种不同表面电性的平面。在此平面上,他们非常巧妙的对接触角受环境影响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同时他们不仅仅限于从理论上解释现象,同时还将他们提出的理论用于实际的油水分离领域中。随后高效油水分离过滤器的研制成功,也证明了他们理论的正确性。在整个报告过程中,汪教授逻辑严谨,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他们在这一基础领域如何一步步做出非常了不起的工作,让全体听众都受益匪浅。最后,汪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互动交流。
汪大洋教授是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教授,是墨尔本皇家化学会的会员。1998年,他在吉林大学拿到了化学博士学位。随后1999年-2003年,他进入德国马普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期间获得获得亚历山大·冯·洪堡奖学金(2000年)。博士后出站后,2003年7月起任马普胶体研究所界面部研究组长。2010年7月获得澳大利亚南澳大学Ian Wark研究所全职教授职位。到目前为止,汪教授共发表了120余篇文章和4个学术专著章节,共被引用5200余次,h指数为41。汪教授先后在国际会议上做过超过15次的大会报告和主题演讲。他作为两个在水处理领域的国际专利合作发明者,其中的一个已经获得了450k$的生产许可交易。他主要从事胶体颗粒的晶化、表面修饰和图案化、界面吸附、粘附和迁移、相转移、自组装,药物输送和纳米医药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