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南京大学曹毅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石伟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闻利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陈涛研究员应邀作学术报告

来源:      责任编辑:石峰

20231218日上午,应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峰教授邀请,南京大学曹毅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石伟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闻利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陈涛研究员分别为我校师生举行了四场学术报告会,与在场师生展开充分交流讨论,气氛活跃。

曹毅教授作了题为“水凝胶力学特性的设计与调控”报告。曹毅教授表示如何精准设计和调控水凝胶力学特性,一直是生物材料设计方面的挑战。他通过单分子力谱结合其它物理化学表征手段发现并定量表征了多种新型基元的力化学响应特性,揭示了力响应在生物分子构象变化和功能执行中的微观机制,提出自下而上模块化设计水凝胶力学特性的方案,发展了通过交联点和高分子网络结构优化水凝胶力学特性的一般性原则,获得了数种具有广泛生物医学应用前景的水凝胶材料。

石伟群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分子设计的锕系元素分离”学术报告。石伟群研究员首先以我国核电发展为背景,介绍了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高放射性乏燃料的后处理流程。其次,石伟群研究员以“软硬结合,刚柔并济”的形象比喻揭示了乏燃料萃取剂软硬原子结合的设计原则,引出优异萃取能力的邻菲罗啉酰胺类(DAPhen)萃取剂。最后,石伟群研究员结合超分子自组装,提出了采用配位组装纳米团簇作为萃合物种态的锕系元素分离新范式。该策略使用大环邻苯三酚芳烃作为萃取剂,在水相/有机相界面捕获鳌合铀酰离子,并原位组装形成铀酰配位纳米笼,实现铀酰离子的高效萃取分离。

闻利平教授作了题为“仿生纳微通道材料与器件”的学术报告。报告中,闻利平教授以仿生纳微通道的设计、制备为起点,构筑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固态纳微通道,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纳微通道内物质输运的规律,实现了光、电、热、pH、离子、分子单因素响应及多因素响应的可控离子、分子传输固态纳微通道的制备;进一步,从纳微通道的形状、带电状态、浸润性等多方面逐步引入非对称性,实现了仿生智能纳微通道材料的构建,提高了物质传输的选择性、整流性与通量,该类材料在蓝色能源海洋能的捕获及铀、锂等关键元素分离富集方面表现良好的应用前景。

陈涛研究员作了题为“高分子水凝胶仿生智能材料”的学术报告,报告中,陈涛教授聚焦智能材料的仿生构建与调控,通过引入可逆超分子弱相互作用,构建高分子水凝胶动态网络进行智能材料化学物质的创制、调控水凝胶的功能分子界面阐明水凝胶内部的物质输送及与外界能量交换的设计原则,探索高分子水凝胶在形状记忆、形变驱动、信息存储等前沿领域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

曹毅,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从事软物质材料力学、力化学及力生物学研究。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系本科、硕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博士、博士后。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荣获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协会 C6 青年科学家奖以及基金委化学学部优秀青年基金和交叉学部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目前担任Mater. Res. Express主编,Supramol. Mater.副主编。 

石伟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化工系,2007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核燃料循环化学相关基础研究,近年来创新性地将软硬原子结合策略和超分子组装策略应用于放射性废液中锕系元素的分离与固定化,发展了一种镧锕组分离最有效的萃取剂;制备了首例锕系聚轮烷和国内首例超铀元素晶体化合物;首次提出了超分子组装纳米笼萃取分离锕系元素的新概念;发展了基于活性Al阴极熔盐电解处理乏燃料的新概念并首次提出了原位阳极沉淀法在低温熔盐中高效分离回收铝合金中的活性金属。J. Am. Chem. Soc., Angew.Chem., Chem., CCS Chem., Adv.Mater., Nat.Commu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 论文300余篇,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和引用,文章总引13000余次,H因子60(Google Scholar)。获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分别担任期刊Supramolecular Materials副主编,Chinese Chemical LettersJournal of Nuclear Fuel Cycle and Waste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Nuclear Reactor Design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编委与国际顾问编委,中文期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编委。现为中国核学会锕系物理与化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熔盐化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闻利平博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担任NPG Asia MaterSupramolecular Materials期刊副主编和多家国际国内期刊编委。主要从事仿生纳微通道材料体系的构筑与应用研究,提出了仿生纳微通道材料构建的设计思想,揭示了仿生纳微通道内物质可控传输的规律,构筑了系列仿生纳微通道材料体系,实现了仿生纳微通道材料在传感、能量转换、物质分离等领域的初步应用。发表相关研究成果200余篇,申请或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件,部分成果正在进行产业推进。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朱李月华奖学金唐敖庆奖学金院长特别奖学金等多项冠名奖学金以及中科院三好学生等奖励。

陈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材料技术所副所长、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于2006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英国华威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以洪堡学者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12年入选国家引才计划(青年)之后,加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组建智能高分子材料团队,致力于仿生智能高分子材料在软体机器人、伪装防伪、柔性可穿戴器件及仿生矿化、能量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在Chem. Soc. Rev., Prog. Polym. Sci., Acc. Chem. Res., Acc. Mater. Res.,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Nature Commun., Matter, CCS Chem., Aggregate, SmartMat, SusMat, Supramolecular Materials等发表论文250余篇,论文引用16000余次(H因子为70),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中德合作交流项目、中科院前沿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杰青项目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2)、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21)等,担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科技委委员、中国化学会仿生材料化学委员会委员、Supramolecular Materials副主编、Chinese Chemical Letter编委、Polymers编委、SmartMat青年编委、SusMat青年编委、Adv. Mater.SmatMat客座编辑等。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22)、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导师奖(2022)、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奖(2023)。












地址:北三环东路15号 电话:010-64425385 电子邮箱:cregz@buct.edu.cn
Copyright 2012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