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

我校作为共建单位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来源: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责任编辑:雷晓东

5月10日,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在山东省东营市开幕。会上,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共建单位代表受邀出席开幕式。山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刘太广,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蒋丹平,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现武分别致辞。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山东省黄三角农高区管委会主任陈必昌主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恺龙等领导出席。我校段雪院士当选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雷晓东教授代表段雪院士领取聘书并做了“盐碱地改良的创新思路与科学实践”专题报告,该报告在与会代表和企业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我校作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单位之一,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盐碱地改良相关科研创新研究并深度参与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段雪院士团队基于“原位超稳矿化”的创新思想,通过引入层状双金属复合氢氧化物(LDHs)组成元素,利用原位形成LDHs结构的驱动力,将盐碱土壤中大量的阴离子(OH-CO32-Cl-SO42-)锚定在层板及层间,抑制其游离,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游离的盐、碱含量。同时,形成LDHs的化学驱动力使得阳离子粘土中的高价金属离子迁移到土壤溶液中形成LDHs,留出大量负电荷或阳离子空位,通过邻位电荷限制作用强化吸附固定土壤中的Na+,极大降低土壤中游离的Na+。团队针对不同盐碱地特点以及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采用“碱盐原位超稳矿化”核心技术,以“水土并治、板结土壤疏松、碱基和盐基原位形成超稳矿化结构、有机肥提升营养、微生物菌群培养以及耐盐碱作物栽培”多单元技术进行盐碱地改良。基于该技术体系,团队与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青海盐湖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在内蒙古、吉林、宁夏、甘肃和青海等省开展了上万亩的示范工作。改良后土壤pH,电导率,CO32-Cl-SO42-等阴离子和可溶性Na+含量,容重均大幅降低,达到了优质农田标准。针对不同盐碱化土壤,形成了成本低廉、可借鉴和推广应用的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示范样板和技术支撑。对于改善耕地质量、降低盐渍化程度、建立友好田间生态环境、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团队将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入实施“突破黄三角”战略,深入落实“九大科技行动”,加强与国内龙头企业的合作与技术推广,紧紧围绕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和生态化利用三大领域组织联合科研攻关,为我国粮食安全、盐碱地改良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地址:北三环东路15号 电话:010-64425385 电子邮箱:cregz@buct.edu.cn
Copyright 2012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