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瑜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
2020年11月18日,应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峰教授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瑜教授通过腾讯会议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无机储能材料”的精彩线上学术报告。
在本次报告中,张瑜教授从锂电池对于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需求这一背景出发,分两部分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无机储能材料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第一部分介绍了电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反应界面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构建多级结构电极材料和高效导电网络两个角度,详细解释了Fe3O4纳米粒子修饰的TiO2纳米纤维级复合材料、长循环CoO/石墨烯锂电池负极材料、FeF3-Fe-RGO正极复合材料等制备和表征方面的具体工作。第二部分以RuO2/CNT空气正极、光电催化性能的双功能锂空气电池正极及Li-Na合金负极的制备为例,介绍了锂-空气电池的设计和构筑。上述工作解决了高容量电极材料膨胀严重、导电性差的问题,为高比能电池的制备和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报告结束后,参会的各位老师和同学积极提问,与张瑜教授进行了讨论交流。
张瑜教授简介:
张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2年毕业于延边大学应用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获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师从陈接胜教授;2009年至2012年在日本广岛大学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合作导师Kojima Yoshitsugu教授);2013年入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副教授,进入化学学院工作;201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致力于无机新能源材料研究,重点开展了新型高容量锂/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锂-空气电池电催化剂和柔性锂-空气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功能导向设计、可控构筑和构效关系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并实现了构建缓冲空间策略,有效抑制了电极材料体积膨胀所带来的电子导电网络的衰变,提升了锂/钠离子电池电极的循环寿命;基于催化剂位点活性与电极导电性的协同调控,提升了锂-空气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实现了高能量密度的新型锂钠-空气电池及柔性锂-空气电池。近5年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 Chem、Nat. Energy、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dv. Energy Mater.、Chem、Chem. Soc. Rev.等论文30余篇。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8)等奖励。现任Nano Select副主编,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ChemPlusChe 顾问编委以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结构化学》青年编委。